Tokyo Girl:没有标签就无法看懂的图鉴

"标签"的魔法让你努力奋斗只能成为一个消费者,而不是一个有归属感的本地人。

大家都在努力成为一个梦幻般的"东京人",就像杂志中告诉你的一样。然而"标签"的魔法对长期生活在这的人不起任何的作用,它让你努力奋斗只能成为一个消费者,而不是一个有归属感的本地人。

对话参与人:
唐一,罗二,周三

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。支持我们:购买周边


INTRO:
杏里 - 悲しみがとまらない

暗中观察:

Part 1 "导演看到了原版小说觉得不舒服,才开始想改编"

  • 《北京女子图鉴》,东京女子图鉴本土化改编的故事,四川女孩上京打拼,换了很多男朋友,最后成功的故事。
  • 《上海女子图鉴》,小镇姑娘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上海,立志成为上海那10%的人,十多年间一路打拼的励志故事。
  • 《東京男子図鑑》(Tokyo Danshi Zukan),Bilibili投资的日剧,和东京女子图鉴类似男子版故事,导演并非同一人。
  • 《重版出来!》(Juhanshudai),励志出版社行业升职剧,99%看了的人都被鼓舞了。
  • 《東京カレンダー》(Tokyo Calendar),著名美食和时尚杂志,自称 "充满了约会和商务的实用美食信息"。 在东京的众多餐厅中挑选并介绍了值得成年人去的那些餐厅。 不光内容丰富,夹带私货和洗脑功力也一流。
  • 《バチェラー・ジャパン》(Bachelor Japan),亚马逊出品,10个女性和1个黄金单身汉约会的真人秀,目前播到了第三季。
  • 《La société de consommation》by Jean Baudrillard,批判分析消费社会。

Part 2 "标签交换标签,不仅在商品,也在教育上"

Part 3 "你要像她那样,还是不要?"

  • 《Ali Wong: Baby Cobra》(《黄阿丽:小眼镜蛇》),最会讲污段子的华裔脱口秀演员Ali,新生代的女权代表。在自己的Netflix节目上大胆地讽刺了种族平等、男女平等的标准。后续跟Netflix合作了无数的电影和动画。
  • 棚田由紀(Tanada Yuki),《东京女子图鉴》导演,还拍摄过《ロマンスドール》《百万円と苦虫女》等,这两部苍井优都是女主角。
  • L'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,传奇的世纪最佳主厨,在全球拥有26家餐厅。剧中名句:30岁之前能去这里约会就是好女人,无数看过剧的人因此前去朝拜。
  • 《賢者の愛》(Kenjanoai),改编自谷崎润一郎的小说。女主角的恋人被闺蜜抢了,其后女主角把闺蜜和前恋人的小孩培养成谈吐出众、理想的美男子。男孩深深迷恋着女主角。光源氏计划一样的故事。
  • 《喜宝》by亦舒,女主角(被转到各处)的名句"我想要有很多很多的爱,如果没有爱,钱也是好的,如果没有钱,至少我还有健康。也不过如此",评价两极的小说。
  • 黄执中:完美人生是充分拥有选择权,“‘完美人生’是在人生时时刻刻,永远都尽可能保有最多的选择权“,而财富、智慧(判断力)、健康,能让人“时时能选择,路路有回转”。

一些补充:

zhou3
来东京以前,我会觉得女性一定要怎么怎么样,或者怎么怎么样才好。在东京呆久了以后,很多标准反而被风化了。东京,一个老被外界说压抑、快速的地方,却像一个大容器,容下了这些各式各样的人。也因此,我不是很能认同把她们标签化。我看到的东京女孩,更鲜活、更立体。这也是我愿意留在这里的理由之一。

tang1
选择、焦虑、欲望的确是有相似的呀。有时觉得自己无论怎么挣脱,到底还是在追逐幸福人生标本的大浪里,至今还有不少没有和解的部分。
但感觉到慢慢生出了一些掌控力,能够更倾向于选让我快乐的东西惹。
说起来多简单的判断呀。

luo2
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那种体验着"上流东京"的"东京人",那只是一种消费的幻觉。长期生活在东京的人,可能反而发现自己面对封面上那些 "必去xxx" "必买xxx"的时候都是一笑了之。
"寿司之神? 不用去那些地方,我家附近有一家经常跟朋友去的也很好吃啊"、"高级点心太贵了,我宁愿在吃附近那家老夫妇卖的和果子" 。当然,看标签识人是永远都是消费社会中必备的技能,可能大家永远会吃这一套吧。

e08-pos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