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的City Boys,一本杂志和行方不明的忧郁

在"会穿搭""不油腻"这些标签之下,我们更想谈谈对City Boys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空间的观察。

在"会穿搭""不油腻"这些标签之下,我们更想谈谈对City Boys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空间的观察。

《POPEYE》这本杂志(不是炸鸡)曾经帮助日本男孩建立起了全面的时尚知识体系。在纸媒日渐衰落的今天,对于年轻群体还能如何发挥影响力,不得不说12年的改版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趣的解答。我想与其说它是一本"男性时尚杂志",不如说它是一本"绅士的百科全书"、"小镇少年的城市焦虑手册",甚至可以是"中年浪子回归初心指南"。

行方不明(Yukue fumei),意为不知所踪,寻人启事上会经常出现的词。有本讲東藝大的书说这学校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都"行方不明"。

对话参与人:
唐一,罗二,周三

欢迎关注 主页微博。支持我们:购买周边


INTRO:
KREVA - 今夜はブギー・バック

Part 0: 暗中观察

Part 1:《POPEYE》是本什么杂志

"越战结束之后日本人发了一笔财,精神世界开始看齐美国,于是有了这本杂志。"

  • マガジンハウス(Magazine House),日本的著名杂志出版社,旧社名为“平凡出版”,曾经有过一本传奇杂志《平凡パンチ 》。目前旗下有《anan》、《Hanako》、《POPEYE》、《BRUTUS》、《CasaBRUTUS》、《GINZA》等长销不衰的杂志。
  • 《POPEYE》,1976年创刊当时,将美国的生活方式引入日本,向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灌输新的世界观的杂志,以前所未有的角度改变了男性杂志的世界观。
  • 木下孝浩(Kinoshita Takahiro),2012年接手了内容日显疲软《POPEYE》主编职位,重拾当年创刊时的口号「Magazine for City Boys」,并赋予"City Boy"当代且全新的内涵,从此《POPEYE》从时尚杂志,拓展成为一本生活风格与城市文化指南。他将精心制作的城市特辑成为杂志招牌,男孩在城市中的"探索"体验当作杂志的核心内容。这个策略大幅提振了《POPEYE》的销量。
  • 《POPEYEを創った男たち、8人の証言。》,POPEYE创立40周年时WOW电视台所做的专题采访,有木滑良久、石川次郎、都筑响一等创刊时候的爷爷们,讲述自己制作POPEYE时的心态和故事。
  • 《BRUTUS》,1980年创刊的双周刊,主要读者群定位是中年绅士,也就是《POPEYE》读者群的下一个年龄层。 当时的口号是:"男として生きる術を心得た、あらゆる男たちのために"。
  • BEAMS,1976年创业,从美国西海岸直接进口休闲服装的买手店。早期能够发展的原因是与平凡出版的深厚渊源,《POPEYE》的编辑向BEAMS提供了美国时尚动向,BEAMS大量进货后在《POPEYE》杂志上介绍,建立了一个引进与销售的循环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  • メンズファッション雑誌ランキング,男性时尚杂志排名,在《Safari》《Leon》这些男性杂志中,《POPEYE》的封面显得格外清流。

Part 2: CITY BOY一定要生活在城市吗、CITY BOY一定要是男生吗?

"日本年轻人的普遍心态:不能再往上爬,也不会下落,但还有权利松弛。"

  • シティーボーイ(City Boy)日语辞典中比直译多了几层含义。木下孝浩的阐释是:不论外表,而是绅士礼貌又有上进心的男生。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更丰富的精神和生活方式——对流行敏感,追求好生活,同时轻盈地保持着自己的价值观,不管年龄几何。
  • 《La Tour Eiffel》by Roland Barthes,罗兰·巴尔特从埃菲尔铁塔入手阐释符号和隐喻空间,不长,易读。
  • 《La Distinction》by Pierre Bourdieu,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经典著作之一,其中提到:一个人的审美意向描绘了这个人的地位,并让他与更低层的群体产生距离。
  • 松㟢翔平(Matuzaki Shohei),POPEYE的模特,也为"City Boy的忧郁"专栏当过写手,最近上了Terrace House,还同时在当十八线小演员、建筑工人、播客主持人。扩展阅读《松㟢翔平與4位台灣創作者友人的漫談:直視台北青年文化現狀》
  • 坂本龍一(Sakamoto Ryuichi),日本国宝级音乐家,疫情期间教大家如何洗手。他在采访中提到自己20岁时最爱去日比谷野外音楽堂(Hibiya Open-Air Concert Hall),在皇居旁边的日比谷公园,东京音乐发展史上颇为重要的地方。
  • 村田沙耶香(Murata Sayaka),用奇特的想象描写现实的日本社会,获奖无数。
  • 《東京人》(Tokyojin),以《纽约客》为原型,于1985年创办的杂志,深入认识东京的最佳领路者。

Part 3: 《POPEYE》插画和排版的成功,是木下孝浩尊重了杂志的内容,也尊重了读者。

"看不完也不会产生负罪感的杂志,什么都有的当代生活百科全书。"

插画部分:

  • 長場雄(Nagaba Yu),POPEYE捧红的封面插画家,线稿风,在东京很多角落都能见到他的联名商品。
  • IVY BOY,插画家穂積和夫(Hozumi Kazuo)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这种美国东海岸大学生的时尚风格并进行了创作,60年代中期在日本开始流行。
  • HEAVY DUTY,插画家小林泰彦(Kobayashi Yasuhiko)在美国的购物目录上看到这个词,觉得很适合形容当时"耐用"的款式和物品,于是在1975年开始使用它来描述户外运动服装、羽绒服、工作靴、背包等看似与时尚无关的物品。
  • 堀道広(Hori Michihiro),脑洞超大的幽默插画家。

设计部分:

  • 堀内誠一(Maeda Akinobu),《Popeye》早期艺术指导,绘本作家。创作的插画和排版很有趣。《anan》《Brutus》《POPEYE》《Olive》的logo都是他设计的。
  • CAP,设计公司,业务以刊物设计为主,包揽了包括《Studio Voice 》《The Sun》《Vogue Nippon》《Brutus》《CASA Brutus》《Ginza》《流行通信》等数十本知名杂志的设计。有一本书 《雑誌をデザインする集団キャップ》(Cap Magazine Desinger's Collective)介绍了CAP的排版合集。
  • 前田晃伸(Maeda Akinobu),前田设计事务所主理人,给很多杂志做排版。

服装搭配部分:

  • 長谷川昭雄(Hasegawa Akio),原POPEYE服装搭配总监,独立之后做了自己的网站AH.H,主题是普通的衣服、普通的风格,审美非常独到。
  • 《LifeWear Magazine》,优衣库出的品牌文化杂志,主编为木下孝浩,目前出到第二辑。

Part 4: 我们最印象最深的几期选题:不是传达信息,而是夏天的风

"和年轻人平视的视角、对年轻人心态纤细的观察,不是光分析就能学到的。"

  • No.845《君の街から、本屋が消えたら大変だ》(书店从你的城市消失了,你就麻烦了),看惯了唱衰纸媒,突然有杂志这样的大众媒介愿意跳出来喊一句:城市必须要有书店呀!还是有那么一瞬间,立刻就被打动到了。你以为POPEYE会念经式地讲书店有多重要吗?才不。它找了各种各样的人,来讲那些与书店相关的故事。不过,虽然打情感牌这个主意很好,难免会觉得有点像书店推荐,难免会觉得,还可以做得更好。(zhou3)
  • No.851《二十歳のとき、何をしていたか》(20岁的时候你在做什么?)每年定番,每年一定看。从一开始抱着:"看看名人有啥八卦"的心来的我,已经把心态转变成了:"原来普通人的故事也这么有趣、生动,原来这个年纪忧郁也能很舒坦呀。"是POPEYE告诉我的,焦虑的年纪里,也有舒展四肢的自由。(zhou3)
  • No.860《CRAFTSMANSHIP!》(职人文化),在看这本之前,我已经看了太多讲日本的职人、匠人精神,为手工艺背书的书或是项目了,甚至觉得有些麻木。但翻开这本杂志的时候,却感觉非常轻松,没有那么多的升华,大家只是比较专心地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罢了。而且杂志里的大多都是年轻的作家,他们的作品各有特色,有工艺厉害的,也有长得粗糙却有趣的,整本读起来开开心心的(还被种草了不少...)。看完之后不禁感慨真好啊,这么多年轻人还在做手工,真的有被治愈到。(tang1)
  • No.869《キャンプがしたい!》(想去露营),这期的编辑竟然和我一样,露营体验是从在Fuji Rock过夜开始的。我们会围坐在朋友的帐篷里,然后喝着酒聊天。 即使困了,也可以中途睡一会然后醒了继续加入聊天。音乐节固然好,但还是很多人会赖在营地消磨时间。对露营感兴趣的话,会在这里学到探路、地理、生火等知识。甚至因为有了这些野营装备,让我觉得自己又平添一份坚强。 (luo2)
  • No.872《いつか大人になったなら。》(总有一天我会成人),我还尤为印象深刻地记得在就业季,这期的广告放在了电车最显眼的位置。 广告上写着,成为一个绅士需要做到的小事:不管你是否穿着三件套的西装,不管你的发型有多整齐,如果你在电车上双腿大开坐着,大声地讲电话,你就不是一个成年人。 年轻人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绅士,这期只是重申了这些非常基本的成年人的礼仪,当然也会有"不戴让自己不舒服Logo的帽子""不要吝啬自己的感谢""做一个按电梯开门键的人"这样的有趣的细节。(luo2)

Untitled